2025.09.10
1239
9月8日-9日,由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主辦的第七屆工程建設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江蘇常州圓滿召開。品茗科技承辦“AI+工程建設場景創新交流會”,匯聚了來自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山東大學、中國電建、廣州建筑、上海建工等單位的專家學者與企業代表,共同探討AI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創新應用與未來路徑。

01 AI驅動行業變革 破解發展關鍵命題
交流會上,行業專家圍繞政策導向、技術前沿與行業痛點展開深度探討,為AI+工程建設的融合發展奠定理論基石與方向指引。

品茗科技董事、副總裁陳飛軍在致辭中表示,建筑業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傳統建造向智能建造的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他提出,行業需加快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算法為創新引擎的新型建造體系,推動AI技術在智能施工、項目管理、質量安全等環節落地更多實際場景。

清華大學馬智亮教授聚焦“建筑企業大模型研發與應用”,強調大模型已成為各行業技術競爭的核心領域,建筑業要實現大模型的有效應用,企業要參與研發。他提出,大模型研發需投入充足的人力、資金與組織協調資源,核心目標是確保技術的實用性、可靠性與安全性,需構建覆蓋數據治理、模型開發、風險管理的全流程治理框架。

東南大學李啟明教授從國內外智能建造技術發展現狀切入,肯定了我國在智能建造技術研發與應用上的先進性,但同時指出“技術先進、應用先進,人才與組織模式卻相對滯后”的行業痛點。他以江蘇智能建造試點實踐為例,提出智能建造需以“技術、標準、教育、人才”為四大支撐,推動產業模式與企業形態變革。

山東大學王旌教授分享了“AI技術在工程建養機器人與現場應用”的前沿探索,結合濟南地鐵、川藏鐵路等重大工程,展示了掘進機智能系統、隧道機器人、智能檢測裝備等前沿成果。這些創新實踐為現場企業提供了“AI+裝備”的融合范本。
02 AI落地工程一線 解決產業實際痛點
從技術探索到場景落地,AI如何真正賦能工程建設?現場,分享嘉賓從企業戰略視角解讀AI應用價值,結合具體案例,分享了AI技術在安全管控、設計優化、施工管理等場景的落地成果。

品茗科技董事、副總裁章益明分享了大模型的演變路徑,指出推理模型的重心正從“生成”向“推理”轉變。他介紹以“品茗曉筑”為核心的AI產品體系,重點展示了其在方案審核和智能圖紙處理方面的表現,致力于為行業提供可靠、可用、可持續運營的AI工具鏈。

廣州建筑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胡賀松表示,復雜環境下,基坑、模板、起重機械三類事故占比高,其團隊研發的“多模態人工智能災變預警平臺”,通過揭示災變機制、開發智能監測設備,成功在廣州國際金融城、白云機場三期等重大項目中排除安全隱患,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產業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劉昊認為,AI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戰略問題。他提出,AI技術底座需從“單點能力建設”轉向“系統性能力建設”,而場景選擇是關鍵。他分享了中國電建在魯班大模型、智能造價等方面的實踐,體現了央企在AI轉型中的系統布局。

上海建工四建集團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張英楠強調,建筑業AI必須“可靠”,應具備可信、專業、安全、穩定四大特征。他分享了云工大模型在施工方案生成、規范智能比對、視覺變形監測等方面的應用,目前已在超高層、大跨度項目中實現“降本增效”。

本次活動匯聚技術、共識與生態,為行業聚勢賦能。品茗科技將繼續深耕AI與工程建設的融合領域,與產學研各界攜手推動智能建造標準化、規模化落地,賦能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共建智能建造新生態。